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很多老师上课自己感觉是课前准备充分,课上激情四射,课下意犹未尽,但是到了第二节课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的时候却经常被气得暴跳如雷。其实这就是我们自己对于“有效教学”理解上的偏差,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合肥家教中心老师认为我们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形成:
一、读书和问题的有效。
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总认为用各种形式的阅读是体现学生活动的最佳途径,总是抱怨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阅读量太小,总是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我认为最有效的读书方式是带有问题去读,我们必须在学生阅读之前让学生有目的性。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过分依赖于手头的参考书和我们的学案。因为在参考书和学案上,每篇文章从背景到作者简介,到文章结构,文章主旨,可以说有的时候比老师的课堂讲解还清楚透彻。有了这些东西,学生对文章的兴趣降低了,对老师的讲解更觉得可有可无了。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的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不要直接把作家、作品、作家风格什么的一股脑全部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先死记硬背这些常识,而改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先从文本开始有一个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的阅读既有了目的性,又有了他自己的想法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