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教学领导和科研引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呼唤专家型的校长,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必须是本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一个在自身专业上没有很深造诣的校长是无法承担作为老师的“老师”重任的,一个不能指导教师教学、不能引领教师教研的校长是无法让教师信服的,也就无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应站在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深入学生,参与听课评课,开展好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立足所在学科跟老师们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诊一节课、同探一节课,形成互动、开放的研究氛围。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校长的教学引领更有说服力、更具操作性。蔡林森在泰兴洋思中学做了24年的校长。在这期间,他始终处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并坚定不移地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洋思之路”,使这所普通的农村联办中学成了一所全国闻名的示范学校。他又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复制出河南焦作永威学校。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新动力。校长要努力做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和创新人才的激励者。学校教育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不断生成的过程。学校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拿起教育科研这一武器,深入思考,潜心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个不懂教育科研、凭经验管理、靠想象决策的校长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做科研型、学术型校长,才会在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的学校教育面前,科学管理,科学决策,不断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很多成功的校长自身都是科研课题的主持人,实践证明:校长能够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必然就会引领和激励教师去学习、去研究,学校就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除了校长自身的科研,还应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合作,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学校,成为校长发展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