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有阶段性的,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也因此而不同。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的目标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小的时候就去上寄宿学校,其实有不小的风险,因为安全感来源于孩子对看护者(一般是妈妈)的依恋。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因为母亲就是世界,这个世界是否温暖,是否可以依靠,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互动,是否信任世界,并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就能够开始学习。
孩子如果没有规则,就会用各种方式去触摸世界的底线,并用各种方式去突破所谓的底线,因此出现各种任性的行为。比方说,他们伸出小手去拉灯绳,双眼却严肃地盯着你。这捣乱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理智的,他严肃地看着你,因为你和你的反应(而非灯绳)才是他的目的所在。规则与权威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一个放纵任性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用各种行为去试探。
要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给孩子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让他们学习承担责任,接受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也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是孩子“做自己”的时期,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并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观察社会,渴望了解人生。孩子所有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只有一个核心:我在社会的位置。这时,父母的教育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给孩子社会性的引导。这个时候,最怕的是一些家长搞不清自己的角色,在孩子面前扮演管教者的角色。成长中的孩子最讨厌的是自己交朋友、报志愿,甚至穿什么衣服家长都要管。长期的压制要么让孩子将暴力外化到别人身上,要么让孩子什么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