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当初处理问题时,认为只是几个平时要好的同学之间的玩笑,虽然有同学认为“遭受痛苦”了,但并没有出现“以强凌弱”的要素,就没有对欺凌萌芽进行针对性干预,最终导致事件演变成了标准欺凌事件。
一个初中女生被4个女同学殴打后告诉了老师,老师找来那4个女生批评了一顿,以为事情就算解决了。结果几天后,这4个女生将该女同学强行拉进厕所拍了裸照。被欺凌的女生吓得不敢上学了。
倘若教师当时能够将该事件明确判定为欺凌萌芽事件,并按照欺凌萌芽事件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就不至于使殴打演变成拍裸照的“标准/典型欺凌”事件了。
此类案例很多。有的从“借钱”演化为“要钱”,从要几块钱演化为要几十、几百块钱,从每学期要一次钱演化为每月甚至每星期都要对方交钱,最终变成“标准/典型欺凌”事件。
学生欺凌的人员构成
简要地说,学生欺凌的人员主要由欺凌者、被欺凌者和围观者三方构成(-)欺凌者
欺凌者是发起欺凌行为的主导方,通常会带领其他同伴共同实施欺凌。
欺凌者具有攻击性,一般会反复地以言语、文字、图画、符号、肢体网络传播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对他人进行殴打、威胁、排挤、恐吓、贬抑欺负、骚扰、戏弄等。
欺凌者通常是那些顽皮、家庭情况复杂、常被教师忽视或批评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的这类学生应多加关注。
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通常是与欺凌者有某种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同学。双方发生欺凌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理由,有时即便有理由也是比较勉强的或被强迫承认的所谓的“理由”。被欺凌者相对于欺凌者来说,是处于绝对弱势的一方,或本身身体弱小,或面对的是数个结伙的同学,致使其处于力量或势力严重不
对等的境地,无法还击对抗,甚至不敢告诉教师和家长。被欺凌者通常是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弱、行为被动、身体小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的这类学生更应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