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请 家 教
  • 做 家 教
  • 优秀老师
  • 一对一辅导
  • 初中资讯
  • 家长学堂
  • 高中动态
  • 学员注册
  • 在线咨询
  • 155 5517 3302    李老师
    在线QQ: [合肥家教]
      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家教中心平台 >> 初中资讯 >> 。“明”、“严”、“恒”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明”、“严”、“恒”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不间断的学与习实践活动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终身受用,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当然,良好学习习惯也不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在《改变学风》中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道,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者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这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说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的。本节,我们拟从《学记》中的“学、习、问、思、行”中引出发若干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学——问”习惯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们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汉代的王充也说到:“凡学问之法,不为天才,难于距师核道实意,正定是非也。”这在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学习的方法,最为难得是,能够向老师发问,向老师提出不同的看法。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气、缺乏生命活力,关键就在于教师没有把学与问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明辨事理的目的,“问难穷究,”就是指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当是心中存疑而屡问不止的人,这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融合。与王充同期的刘开更是把“学”与“问”紧密地联系起来,他说:“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性。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是问的基础,问是学的延伸。如果学而不问,那么,学习也不可能真正的化他有变我有,知识的转移和内化就不可能真正的实现。可见,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善问、勤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思”习惯

        学而思,那么学生知识的内化就会变得可能,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学生主体的知识容量就会有效的增加,学是思的基础,思也是学的延伸。孔子阐述学与思的关系是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记住与背熟一些死的知识,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就茫然无所得,相反,只凭主观思索,而不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也要陷入空想的危险,这是对学与思之间关系的精妙见解。在朱熹著名的“朱子读书法”中便有熟读精思一法,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能有得尔。”还提出了精思的公式:无疑——有疑——解疑。孙中山告诫学生:要“自修功夫”,达到“融会贯通”。他用极鲜明的态度主张学生要独立思考,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行”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实践即行,行是知的根。他特别强调知行统一。在知行统一方面,墨子是可与陶行知媲美的古代教育家了,他十分重视“躬行实践”的原则,他认为一个人虽有广博的知识,但是漂浮的,是不可靠的。他同时认为,学生往往忽视行的价值,从而片面的追求知识量的纯粹增长,这是不可取的学习方法。

        对古人先哲精辟论述的分析和吸收,有助于启发指导我们今天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我们认为,作为学校,在培养学生这些良好习惯同时,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明”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严”是从明理逐渐过渡到养成习惯的一个内化过程,“恒”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证。“明”、“严”、“恒”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理念 | 针对性课程 | 一对一辅导 | 招聘英才 | 会员中心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安徽合肥市阜阳路与北一环交口向北100米(路西)双荣大厦510-512(双岗校区) 155 5517 3302 杨老师
    双岗南-公交车站--4路, 5路, 10路, 46路, 117路, 137路, 155路 双岗东-公交车站--7路, 25路, 35路 双岗北-公交车站--4路, 5路, 117路
    双岗西-公交车站--12路, 21路东线, 21路西线, 22路, 114路, 143路, 510路, 705路东线, 705路西线
    Copyright 2010-2023 合肥中心家教 hf1d1.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11001492号